资讯动态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动态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Industry Information

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导则(20182030年)》的通知 续

发布时间:2018-07-10 关注:3248


(四)创新绿色低碳种养结构与技术模式

15.作物绿色增产增效技术模式

——重点研发:用养结合的种植制度和耕作制度、雨养农业模式、东北玉米大豆合理轮作间作制度与模式、华北玉米花生/玉米豆类间轮作模式、禾本科豆科牧草轮作模式、重金属污染区稻—油菜降镉增效优化技术和轮作模式、轮作休耕与草田轮作培肥种植制度与模式、重金属污染防治与熟制改革相结合的种植模式、农田及农林复合固碳技术、增产增效与固碳减排同步技术,农业干旱风险规避与能力提升技术、农业气象灾害风险与主要作物种植制度区划、气象灾害伴生生物灾害风险评估与农田生态治理模式。

——集成示范:华北地下水漏斗区夏季雨养农业模式、玉米大豆轮作间作培肥地力模式、西南丘陵区麦/玉/豆间套轮作培肥地力及周年高效生产模式、作物多样性控害技术与模式、农业风险转移技术、抗低温高温化学/生物阻抗技术、不同尺度水土环境等资源承载力测算技术模式。开展技术模式评估和推广应用标准研究。

——推广应用:绿肥—作物交替培肥种植制度与模式、酸性土壤改良种植制度与技术模式、盐碱地改良种植制度与技术模式、农闲田种草技术模式、主要农作物绿色增产增效模式。

16.种养加一体化循环技术模式

——重点研发:养殖废弃物肥料化与农田统筹消纳技术、规模养殖废弃物无害化高值化开发利用技术、秸秆高效收集饲料化利用技术、稻田综合立体化种养技术、盐碱地高效生产技术、循环农业污染物减控与减排固碳关键技术、人工草场建设与环境友好型牛羊优质高效养殖技术等。

——集成示范:主要作物和畜禽的种养加一体化模式、优势产区粮经饲三元种植模式、农牧渔结合模式,种产加销结合技术模式、多功能农业技术模式。开展技术模式评估和推广应用标准研究。

——推广应用:规模化种养结合模式(猪—沼—菜/果/茶/大田作物模式、猪—菜/果/茶/大田作物模式、牛—草/大田作物模式、牛—沼—草/大田作物模式、渔菜共生养殖模式);种养结合家庭农场模式(稻—虾/鱼/蟹种养模式、牧草—作物—牛羊种养模式、粮—菜—猪种养模式、稻—菇—鹅种养模式)。

(五)绿色乡村综合发展技术与模式

17.智慧型农业技术模式

——重点研发:天空地种养生产智能感知、智能分析与管控技术;农业传感器与智能终端设备及技术;分品种动植物生长模型阈值数据和知识库系统;农作物种植与畜禽水产养殖的气候变化适应技术与模式;农业农村大数据采集存储挖掘及可视化技术。

——集成示范:基于地面传感网的农田环境智能监测技术、智能分析决策控制技术、农业资源要素与权属底图研制技术、天空地数字农业集成技术、数字化精准化短期及中长期预警分析系统、草畜平衡信息化分析与超载预警技术、智慧牧场低碳生产技术、主要农作物和畜禽智慧型生产技术模式、草地气候智慧型管理技术模式、农牧业环境物联网、天空地数字牧场管控应用技术。开展技术模式评估和市场准入标准研究。

——推广应用:数字农业智能管理技术、智慧农业生产技术及模式、智慧设施农业技术、智能节水灌溉技术、水肥一体化智能技术、农业应对灾害气候的综合技术,养殖环境监控与畜禽体征监测技术、网络联合选育系统、粮食主产区气候智慧型农业模式、西北地区草地气候智慧型管理模式、有害生物远程诊断/实时监测/早期预警和应急防治指挥调度的监测预警决策系统。

18.乡村人居环境治理技术模式

——重点研发:农村生产生活污染物源头减量、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与综合节能技术;农村田园综合体建设、绿色庭院建设、绿色节能农房建造、农田景观生态工程技术;田园景观及生态资源优化配置技术;山水林田湖草共同体开发与保护技术模式;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技术模式。

——集成示范:基于清洁能源供给和综合节能技术的绿色村镇建设、农村生物质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技术、绿色农房建设及周边环境生态治理技术、农田景观生态保护与控害技术及模式。开展技术模式评估和市场准入标准研究。

——推广应用:生态沟渠与湿地水质净化和循环利用模式、城乡有机废弃物发酵沼气技术、秸秆固化成型燃料技术、太阳能利用技术、农村省柴节煤炉灶炕技术、节能砖生产与利用技术、绿色农房及配套设施建设技术。

(六)加强农业绿色发展基础研究

19.重大基础科学问题研究

开展生物固氮机理、植物纤维分解机制、作物高光效机理、动植物机器系统互作机理等重大科学研究,突破一批制约农业绿色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形成一批原创性成果,开辟绿色发展新前沿新方向。

20.颠覆性前沿技术研究

开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环境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制造等应用基础和关键核心技术研究,推动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重大技术变革,培育一批新产业新业态。

(七)完善绿色标准体系

21.农业资源核算与生态功能评估技术标准

研究制定农业生态产品价格、农业资源承载力核算技术标准;评估农林草植被在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土壤沉积和大气净化中功能的技术标准;评估农田生态系统对城市中水、城市温室气体排放的固持利用功能的技术标准;评估农作物固碳、防风蚀水蚀等功能的技术标准;评估人工种草固碳、抑尘、改良土壤等功能的技术标准;农业资源利用效益评估技术标准,建立农业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农业生态产品市场交易与农业生态保护补偿标准体系。

22.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技术标准

研究制定优良品种评价标准;常用肥料和土壤调理剂中有害物质及未知添加物检测分类与安全性评价技术标准;新型肥料生产质量控制技术标准;农药产品质量及检测方法标准;农药产品剂型标准;农药中有毒有害杂质、隐性添加成分分类检测与安全性评价技术标准;饲料质量评价与分级技术标准;生物饲料功能与安全评价技术标准;饲料、兽药中违禁添加物检测、筛查技术标准;农业投入品产品质量、生产质量控制和安全使用及风险评估技术规范;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技术标准。研究制定智能精准化种植设施机械的建设运行控制管理等共性技术标准;机械化作业与机器配置规范;主要水产养殖工程设施建造生产和管理等共性技术标准;农业专用传感器设备质量控制技术规范;农业生产经营物联网云服务平台建设管理数据共享等技术标准。

23.农业绿色生产技术标准

研究制定大宗农产品污染物全过程削减管控技术规范、养殖精准控制共性技术标准、农业光热等资源综合循环利用标准、农业投入品选用技术和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标准、机械化减排与作业标准、农业废弃物全元素资源化循环利用和再加工技术规范、农畜水产品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控制技术标准、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标准、种养加结合技术标准、气候智慧型农业评价方法标准、循环农业质量与效率评价方法。

24.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与检测技术标准

研究制定大宗农产品质量规格标准;特色农产品质量规格标准及营养功能成分识别与检测技术标准;草畜产品质量标准;农产品—土壤重金属污染协同评价与分类技术标准;畜禽产品中药物残留标志物检测技术标准;兽药残留追溯技术规范;常用渔用药物残留标志物检测技术标准;畜禽水产重大疫病诊断与病原检测技术标准;植物源和动物源产品农药限量、检测及安全使用技术标准;农产品生产智能化技术通则标准;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产品安全性评价及通用技术标准;动植物副产物中活性物质精深加工技术标准;主要农产品种养殖和加工过程废弃物综合利用共性技术标准;鲜活农产品保鲜剂、防腐剂、添加剂使用准则;包装产品检测、包装标识技术等共性技术及专用技术标准;农产品收储运、产地准出、标识要求等通用管理控制技术标准。

25.农业资源与产地环境技术标准

研究制定农业产地环境监测评估与分级标准和危害因子的快速甄别与检测方法标准;耕地质量监测与调查评价技术标准、农业面源污染监测防治与修复等标准和技术规范体系;农业水资源开发工程论证评价监测技术标准;耕地质量提升与典型农业土壤保育措施关键技术标准;草场环境质量监测测报和草场改良利用等技术标准;畜牧场粪污土地承载能力评估有害气体排放评价标准;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规划建设管理评估技术标准、农业清洁小流域建设标准与规范。

四、保障措施

按照积极争取增量、高效利用存量、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政策保障的原则,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加快绿色发展技术研发、集成和推广应用,保障绿色发展技术体系建设尽快取得成效,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强化科技资金项目支撑

——加大科技投入,完善支持政策。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不断加大农业绿色技术体系创新支持力度。通过重大科技突破与产业示范,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制约农业绿色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支撑农业绿色发展。

——依托现有项目,加快集成创新。依托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基本科研业务费等现有经费渠道,加大对绿色投入品、生产技术模式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应用研发;依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种业自主创新工程、四大作物良种联合攻关,着力加强高效优质多抗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集成创新和示范推广;依托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畜禽和水生动物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农业面源污染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治理与修复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技术与模式的系统解决方案。

——强化基础性长期性工作,夯实科技创新基础。建立农业基础性长期性科研观测监测网络,创新稳定支持模式和评价考核激励机制,依托国家农业科学实验站、科学观测试验站、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重点开展农业生物资源、水土质量、产地环境、生态功能等基础数据的系统观测和监测,补齐科学积累不足的短板。

——加强国际合作,统筹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推动和落实农业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订工作,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农业标准的对接与协同,进一步推动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体系建设,加强双边地理标志和农产品互认工作,积极参加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国际展会。聚焦核心生物资源和产业关键技术,积极拓展渠道,谋划一批农业科技国际合作项目,共建一批国际联合实验室、示范基地和园区,集聚国际智慧和资源,协同研究解决农业绿色发展面临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

(二)强化科技体制机制创新

——建立以调动积极性为导向的研推用主体激励机制。大力推进农业科技成果权益改革,将科研成果归属依法赋权给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探索农技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获取合理报酬的新机制,探索对使用绿色发展新技术的激励机制,调动支撑农业绿色发展技术研究者、推广者和使用者的积极性。

——建立以绿色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建立以绿色指标为核心的科研评价导向,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绿色发展的指标纳入评价体系,使之成为评价科技成果、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的重要依据,促进科技创新的方向和重点向绿色转变。

——建立以互利共赢为导向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机制。新时代发展绿色产业,就是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充分发挥企业在绿色投入品、生产技术、资源利用和机械装备等方面研发投入、成果转化和集成应用的主体作用,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长效机制。

(三)强化科技政策制度保障

——建立绿色发展技术任务清单制度。根据绿色发展技术各方面的任务清单,面向全社会发榜,吸引和支持有科研基础和优势的企业、社会组织和研究机构等,积极参与揭榜,对任务完成好、改善效率高的,予以适当后补助。

——建立绿色发展技术风险评估和市场准入制度。研究制定绿色发展技术风险评估办法和市场准入标准,对绿色发展技术成果本身以及应用前景和存在的风险进行鉴定评价,提出市场准入要求,对生产经营行为提出相应规范。

——建立绿色发展技术和良种用户奖励制度。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建立财税、信贷担保等奖励制度,鼓励农业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农民等生产经营者使用高效、安全、低碳、循环的科技成果。

(四)强化绿色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加大 PPP 在农业绿色发展领域的推广应用,以企业为主体,吸引金融机构、风险投资、社会团体等资本,与科研院所建立利益共同体,共同开展绿色技术创新和转化应用,发展壮大农业绿色产业。

——充分发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作用。依托“一主多元”的农技推广体系,通过创新完善农技人员提供增值服务合理取酬机制、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等鼓励支持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大力推广应用绿色高效技术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作用。加强产业政策、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衔接和联动,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科学精准高效地开展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实现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生产。

——加快绿色科技成果示范推广。构建市场化的科技服务和技术交易体系,拓展多元化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建立健全绿色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优惠政策和制度,大幅压缩绿色科技成果转化周期。紧紧围绕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的实施,结合“五区一园”建设,打造绿色发展技术示范样板。


来源:农业农村部

咨询热线
微信平台
回到顶部